
6月4日,经过参建人员近15小时的连续浇筑作业,西安东站高架候车层首块混凝土结构顺利封顶。
这标志着西安东站建设由地下部分转入地上高架站房候车层施工阶段,为后续工程推进奠定基础。
转入地上施工,西安东站建设迎新节点
作为国内首个在台塬地形实施配套交通的大型铁路场站,西安东站位于灞桥区神鹿坊村,背倚白鹿原,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京昆通道和包海通道的交会点,也是西安铁路“四主一辅”枢纽的主要客运站。
项目整体已在2022年12月启动建设,其后站房部分工程于2023年5月动工,布局为线上高架候车及侧式站房,采用“上进下出、腰部进站”的客运流线。
目前,西安东站正在进行侧式站房和高架站房主体结构的施工,此次率先浇筑的高架层采用“钢骨混凝土柱+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体系,单次浇筑方量大,施工难度大。
另外,西片区在建高架车道下方的候车平台主体已完成施工,成为车站施工最快的部分,投用后可为旅客提供落客服务。
按照施工流程,接下来还将相继开展二次结构、钢结构、装饰装修等作业。而有关于这座气势恢宏的交通枢纽,它在设计层面也显现出多个亮点。
其一体现在规模上,总建筑面积39.4万㎡,初期规模13台27线(远期总规模17台35线),包括西渝高速场5台9线、西武高速场4台8线、西康普速场4台10线,并预留城际场。
其二是建筑风格,约10万㎡的站房采用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菱形形态,展现了“八百里秦川”的恢弘气势,立面运用灵动弧线造型,勾勒出丝绸飘动的飞舞之势,寓意“秦山渭水、丝路长安”。
既是枢纽,自然做到了立体交通的一次性规划引入——充分利用站场空间,集高铁、普铁、地铁、公交于一体,主要承担西十、西延、西渝高铁及西康铁路到发任务,预计年旅客发送量3650万人次。
同时,为了方便接驳出行,西安东站确定接入已运营地铁5号线,以及规划12号线、15号线、21号线等4条城市轨道交通,并与绕城高速、三环路、210国道等主要地面通道衔接。

项目大量采用绿色节能新技术,在站房屋顶和雨棚可设置9万㎡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大部分运营使用电能的自给自足。此外,通过侧面采光和天窗采光,有效降低客站的系统建造和照明能耗;利用地形风场、被动式通风等,大幅减少主动式制冷能耗。
工程计划显示,到2025年底,站房将完成室内外装饰装修并具备联调联试条件,最终在2026年亮相。
站在投用意义角度,西安东站建成后可极大提升西安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区位作用,对构建“一带一路”交通走廊框架和西安“1小时经济圈”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陕西高铁建设推进实行周例会、月调度、季汇报、年评估机制,协调打通工程建设堵点。在此背景之下,多条高铁近期先后传来积极进展。